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常见成语误用分类练习(共五大类37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常见成语误用分类练习(共五大类37题附参考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心,到三皇五帝时争帝者们纷纷“登台为帝”最为辉煌,然后就退居文化的次要位置了。在立“中”的天人宇宙里,是由庙屋形式发展而来的宫殿成了远古社会从原始到理性的发展终端。但庙屋与空地和台又是不一样的,它在成为“中”的同时,又成了人的居所。而一旦居住在“中”里,身上就一直闪耀着神的光芒。庙堂中心,一方面使人更增加了神性,另一方面使神更增加了人性;一方面人神化,另一方面神人化。所以在以后的演进中,人间的王终于成了与天同一的“帝”。这就是要把庙堂神化,使整个庙堂成为宇宙的象征。庙屋的演化终端是帝王的宫殿,皇宫当然仍有着宇宙象征形式,但这种形式显示着天子之威。(摘编自张法《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及其文化意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深厚的社会文化根源使建筑能成为完善的体系,而建筑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又表露出与之相应的特征。B.中国建筑的匠师们以院落为中心对建筑进行审视,并仅就院中视野所及进行仔细推敲,对目光不及的侧面则彻底不管。C.中国建筑以“中”为内容的仪式地点及其美学形式的演进,表明了中国建筑的演变是由“人一建筑一宇宙”的中国文化观念决定的。D.“中杆”的主要功能是通天以获得天命,天上地下在“中”里得到了合一,因此在中国文化里,仪式地点是以“庙堂”为核心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庭院深深深几许”,可以看出这体现了君子建筑“讷于言”的理念,是“中庸”思想不注重强烈的自我表现而重内涵在建筑上的体现。B.姜斋村落遗址的居住区以组为单位,每组都以一栋大房子为核心,其他较小的房子环绕中间的空地,人们在图腾杆下集合、议事、断决、誓师,可以推断这是以空地为仪式地点的“中”。C.从女娲有“璜台”,黄帝有“轩辕台”,到周欲灭商,文王就要建造灵台,可以说明“登台为帝”是为了获得在地上“为帝”的合法性,并涂上了神圣的天命色彩。D.清朝的帝王们居住于紫禁城,太和殿是重大朝典之地,养心殿是办公之地,乾清宫是就寝之地,可以说明立“中”在人天宇宙里回归到了理性,帝王不再神化,而是走向人性的体现。3.下列各项建筑设计意念不能体现材料一内容的一项是(3分)A.江南传统民居中有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马头墙翘首长空、错落有致、黑白辉映,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同时因高出屋面,在房屋密集的村落有着防火、防风的作用。B苏州园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通常园中有园,园中有院,布局精巧紧凑,采用缩景的手法,在小园中也让人体会到变化的美感,给人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采用了可拆装的木隔扇门窗,不仅分割了空间环境,而且起到了调节空气光照的作用;建筑底层都有架空,有小溪流过,便于大气流动,并且有江南的韵味。D.福建客家的土楼,可以宗族议事、婚丧喜庆、会客、宴会、演戏等;楼楼有门坪,既可作为休闲场地,又可晾晒农作物。4.根据材料二,梳理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流程。(4分)5.根据以上材料简析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意念及演变流程与中国文化的关系。(4分)【高二语文第3页(共8页)】·23-100B·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