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一中版)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一)1历史试题
炎德英才大联考(一中版)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一)1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022一2023学年度高三复单元检测卷(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大禹之时,部族方国林立,夏后氏(夏朝君主的氏称)由于国力强大而成为“诸侯长”。夏朝的社会仍然是聚族而居,夏王除对夏部族实行直接统治外,对其他地方则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由此可见,当时A.君主专制集权受制约B尚处于国家初始形态C.实行了内外服的制度D确立了家国一体理念【答案】B【解析】题干所示为夏朝建立初期,夏王是“诸侯长”,夏朝社会“聚族而居”,这表明当时仍具有原始社会的某些特征,尚处于国家初始形态,故B项正确。先秦时期,君主尚未实现专制集权,A项不符合史实;内外服制度是商朝的制度,C项错误;D项说法和题干主旨无关,排除。2.史籍中记载,商朝君主太甲因不清明,被臣下伊尹放逐于桐宫;周厉王因暴虐无道,引发国人暴动,臣子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朝政,时人对此却不以为怪。这反映了当时A.君臣等观念深人人心B.廷议方式有助于朝廷决策合理化C.宗法血缘关系逐渐瓦解D.原始民主传统对君权有制约作用【答案】D【解析】商周时期的国君因为暴虐无道而被臣下或者国人放逐,说明这一时期国君的权力是受到限制的,体现了早期原始民主,所以D项正确。国君因为暴虐无道而被国人放逐,这并不能体现君臣等,排除A项;秦朝开始实行廷议制度,排除B项;宗法血缘关系与材料内容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3周朝以“天”代“帝”,作为至上神,进而由“人”定“天”,由民意决定天意,走向重人轻天,不再唯天是从,而是从对“天”的迷信走向怀疑,更相信人力在决定个人命运和国家事务中的作用。这反映了西周时期A.实现了王权和神权的结合关酥B.人的主体性意识的觉醒C.强化了周天子的专制统治具D.完成了社会秩序的构建【答案】B【解析】材料显示西周时期“由‘人’定‘天’,由民意决定天意”,反映出西周时期人的主体性意识的觉醒,故B项正确。殷商时期,王权和神权相结合,A项错误;先秦时期,尚未形成专制统治,C项不符合史实;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秩序的构建,排除D项。4.《周礼·春官宗伯》中记载朝觐盟会诸侯见天子分为六种:“春见日朝,夏见曰宗,秋见日觐,冬见曰遇,时见日会,殷见曰同。”虽然时间不同,但都是为了国家大政。周朝定期朝觐反映了A.周天子对地方控制的加强B.集体商讨国家大事开始出现C,诸侯朝见有利于周王集权D.西周礼乐制度开始全面形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定期朝觐是诸侯对周王臣服的象征和基本的礼仪,也是王室监督诸侯的一种方式。材料“都是为了国家大政”,说明诸侯朝见天子是为了商讨国家大事,实质上反映了分封制下诸侯对天子的臣服,体现了周天子对地方控制的加强,故选A项。集体商讨国家大事在夏、商、周之前就已经出现,B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诸侯朝见天子是基本的礼仪,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无法体现周王集权,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诸侯朝见天子的制度,是西周礼乐制度的重要方面之一,排除D项。·1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