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二)语文答案
2024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二)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云南省2024三校生高考语文试卷
2、云南四省联考2024第三次语文
3、2024年云南省三校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4、2024年云南三校生高考语文
5、2024年云南省三校生语文
6、云南省三校生语文真题2024
7、2023-2024云南省三校生高考真题语文
8、云南省三校生2024年高考语文试卷
9、2024年云南三校生高考语文试卷
10、云南省三校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024
A.”校舍是一所破旧的大庙”,点出了学校的简陋,也暗示了当时开展革命工作条件艰苦、过程艰难。B.王老师总爱唱”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钟”,表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和具备革命乐观主义精神。C.”一夜大风大雪”,既写出当夜环境的恶劣,又渲染出革命形势风起云涌,与当晚的重大会议相映衬。D.史校长”不知哪里去了,饭也没吃”,意在说明他为革命奔忙,废寝忘食,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7.关于文中三位教员谈论《共产主义bc》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老师主动提出给小老师讲《共产主义bc》,表现了王老师作为共产主义者时刻不忘发展革命力量。B.石老师的笑,包含王老师和石老师二人对小老师的认可,同时也说明小老师当时还显得有些稚嫩!C.对于王老师将书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小老师并未感到惊讶,说明了小老师对革命的认同和热爱」D.没有多久就开学,王老师没有工夫也不可能大声讲解书的内容,暗示革命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8.文章从“小老师”的角度,交代了史校长和毕校长“两人都是实干派,但表现性格不大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两人性格特点的异同。(6分)9.史校长的话语短促、紧凑,毕校长的语言充满了紧张感。本文用这样的人物语言叙写了递情报的过程,这样处理有怎样的文学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曰:“大王之地,地方千里。地名虽小,然而庐田庑舍,曾无所物牧牛马之地。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体已,无以异于三军之众。臣窃料之,大王之国不下于楚。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臣窃为大王愧之。臣闻越王勾践以散卒三千,禽夫差于千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车三百乘,斩纣于牧之野。岂其士卒众哉?诚能振其威也。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此其过越王勾践、武王远矣。今乃于辟臣之说,而欲臣事秦。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丛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故敝邑赵王使使臣献愚计,奉明约,在大王诏之。”魏王曰:“寡人不肖,未尝得闻明教。今主君以赵王之诏诏之,敬以国从。”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人。地四,诸侯四通,条达辐凑,无有名山大川之阻。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而欲恃诈伪反覆苏秦之余谋,其不可以成亦明矣。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求无危,不可得也。秦挟韩而攻魏,韩劫于秦,不敢不听。秦、韩为一国,魏之亡可立而须也,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魏王曰:“寡人蠢愚,前计失之。请称东藩,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效河外。”(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一》)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