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联考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1LK·历史-HUB 历史答案
全国大联考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1LK·历史-HUB 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2023-2024全国大联考第四次历史
2、全国大联考2024历史
3、2023-2024全国大联考历史第二次
4、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三次试卷历史
5、2024四省名校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
6、2024全国大联考历史
7、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试卷历史
8、2024全国大联考答案历史
9、2024全国大联考历史答案
2022一2023学年度高三年级开学考·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B题干中未提及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排除A项;题干中战国时期,各国货币不统一的现象不利于不同区域间经济贸易往来,故B项正确,C项错误;该现象是诸侯割据、国家分裂的产物,排除D项。2.B材料的意思是,景帝认为汉初用家产十万钱来限制富豪子弟为官有点苛刻,尤其对廉洁的人更是不公,如按原规定商人有钱不得为官,廉洁的人没钱也不能为官,这就等于是彻底的堵住了廉洁的人想为朝廷效力的道路。后元二年以后,只要资财达四万钱,然后缴纳少量的资产就可为“郎官”,这就使得一部分有能力但家产不多的人得以进人仕途,也就扩大了朝廷统治基础,B项正确;汉初并没有一套成熟的官吏选拔任用制度,当时大多数的官位都被官僚富豪所垄断,排除A项;材料与中央集权加强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教育资源无关,排除D项。3.A由题干中“重罪十条”的具体内容可知,严惩十条“重罪”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故A项正确;B项中“杜绝”的说法过于夸大化,排除;C项应为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实施,早于题干中《北齐律》颁布的时间,排除;北齐属于封建社会,难以实现社会的公公正,排除D项。4.D由题干中的信息“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可知,程朱理学有利于重塑人们的道德信仰,起到了社会教化的作用,故D项正确;A项应为陆王心学的影响,与题干中的信息“程朱理学”不符,排除;题干中未提及封建伦理纲常的强化,排除B项;两宋时期,儒家思想始终为正统思想,排除C项。5.C材料“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创建‘安乐坊收治病人…得到朝廷的承认”“朝廷在各地设置‘安济坊’,专为穷人治病”体现了政府重视对民众的医疗救助,C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不能得出政府主导的结论,排除A项;B项“医疗救助机构始创于苏轼”的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强调苏轼三年治好了很多病人,并不代表“疫情持续时间长达三年”,排除D项。6.C由题干中的信息“把价格列入书面合同,双方保存,再不悔改”可知,郑和下西洋期间,注重用契约规范商品交易行为,体现了诚实守信的精神,故选C项;“互利互惠”“重义轻利”“厚往薄来”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排除A、B、D三项。7.D根据材料中“清政府坚决不承认这是一场‘战争’,而称其为一场‘边衅’”、“官方文书中将英国人描述为‘丑类’‘匪类‘强盗‘贼寇‘叛贼”可知,清政府在鸦片战争爆发一年后对这场战争的认识还是存在误区,说明清政府仍然抱有天朝上国的观念,不能正确认识中英间的关系,观念严重落后于世界发展,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对鸦片战争的认知,并非对国家安全危机的应对,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并未认识到英国发动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目的,排除B项;材料主要论述清政府天朝上国的观念,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8.B题干中未提及妇女社会地位及儒学正统地位的变化,排除A、D两项;题干中的信息“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启,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体现了工业文明对传统观念的冲击,故B项正确;C项中“殷实富足”的说法过于夸大化,排除。9.A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题干中的信息“农民起义的口号中出现了…‘共和’、‘政党’”即为其具体体现,故A项正确;B项中“革命党人”的说法与题干中的信息“农民起义”不符,排除;题干中未提及“反帝”,排除C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先后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排除D项。10.C由题干中“晋商出境往直隶和石家庄,每日行十数火车”、“外省之粟由铁路来晋者不少”等信息可知,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促进了区域间经济贸易往来,故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11.D根据“沪战两月”“现在沪作战敌军海陆空军总数在廿万以上”可以判断这一战役是淞沪会战,这一战役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D项正确;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首次胜利,排除A项;广州、武汉沦陷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排除B;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排除C项。12.D由题干中的信息“形成了深入每个村镇的医疗网”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赤脚医生的出现有利于缓解当时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故D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晚于题干中的时间“新中国成立初期”,排除。13.C图表中的“叙利亚”并非中国周边国家,排除A项;B项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早于图表中的时间段“2016一2021年”,排除;由图表中“签署《巴黎协定》”、“化解叙利亚危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信息可知,新时期的中国对世界和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故C项正确;D项中“始终站在”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14.C《汉谟拉比法典》中的这些规定体现了对“父权制度”的极力维护,带有父系氏族社会的色彩,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在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题干中未提及“债权人”的具体身份,排除D项。【高三开学考·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23006C
本文标签:
天一大联考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