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科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24057B)语文试题

金科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24057B)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到2024学年金科大联考高32月质量检测
    2、2023-2024金科大联考12月
    3、20242024学年金科大联考
    4、20242024金科大联考高三十月质量检测
    5、2023-2024金科大联考高三十月
    6、2023-2024学年金科大联考高三3月
    7、2023-2024金科大联考官网答案
    8、2023-2024金科大联考答案
    9、2024金科大联考答案
    10、2023-2024学年金科大联考高三10月质量检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朔”与“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望”都是表时间的词。望:农历每月十五。朔:农历每月的末一天。B.巡幸,旧时帝王巡视各地。文中是对高宗害怕金军入侵而逃跑的委婉说法。C车驾,本指马驾的车,也指帝王所乘之车,亦用为帝王代称,文中指高宗。D.两京,两个京城的合称。有多种说法,文中指宋东京开封府和西京河南府。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纲兼任御史营史后,与高宗谈论当下形势。他认为抗金的第一要务是管理好河北、河东,并且向高宗举荐了张所、傅亮。B.面对宋高宗想巡幸东南,李纲认为即使不能选择上策去关中,也应该到襄、邓二州,以示不忘故都,来维系天下人的心念。C.李纲忠君爱国,不计个人得失,当皇帝还都之意发生变化时,李纲据理力争,当皇帝想罢免傅亮,李纲不惜以辞职来进谏。D.李纲担任右相期间,因与黄潜善、汪伯彦的政见不合,就将不停地弹劾自己杀宋齐愈和招兵买马的张浚降职为提举洞霄宫。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陛下虽欲还阙,不可得矣,况欲治兵胜敌,以归二圣哉!(4分)译文:(2)公决于进退,于义得矣,如谗者何?(4分)译文:14.请结合文本,概括李纲极力反对迁都东南的理由。(3分)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和君贶题潞公东庄①司马光嵩峰远叠千重雪,伊浦低临一片天。百顷平皋连别馆,两行疏柳拂清泉。国须柱石扶丕构②,人待楼航济巨川。萧相®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注】①诗人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退居洛阳。后曾任宰相的文彦博(潞国公)也因反对新法入洛定居。君贶(kuàg),即宣徽使王拱辰。东庄,文彦博在洛阳的宅第。②丕构:大厦。③萧相:汉代名相萧何,曾辅佐汉高祖,终遭猜忌,有人劝他“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贳贷:贷款。本处的意思是:写了买地的文书签字画押后,先不给钱,赊着,以后再给现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诗波澜起伏,感情抑扬有致,在严密的章法中写出诗人的不尽之意。B.第二句写伊浦水天相连、浑然一色,与王勃“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近。C.第五句运用借代手法,暗指国家这座大厦需要依靠辅弼大臣来支撑。D.第七句、第八句用典,萧何尚且需要玷污自己的名声以打消皇帝的疑心,暗中指出宋神宗如当年的汉高祖,将得力大臣排斥于朝廷之外。语文试题(长郡版)第6页(共10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