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9月考试(4044B)语文答案

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9月考试(4044B)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第二次月考(期中)试卷语文
    2、安徽卷2024
    3、安徽省2020-202一学年度第二次月考期中试卷
    4、安徽省2024—2024学年度第二次月考(期中)
    5、2023-2024安徽高二四月联考
    6、安徽省2024年联考高二下学期
    7、安徽省2024年语文
    8、安徽省2023-2024第二次月考
    9、安徽省2024至2024学年度第二次月考
    10、安徽省2024到2024年学年度第二次月考试卷
材一·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和《红楼梦评论》虽同为文论著作,却有很大的区别。与《红接梦评论》相比较,《人间词话》属于中国传统的诗性文论。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在“家家言时务,人人演西学”的文化潮流中,王国维从海宁来到上海,开始接受西方哲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学理论的影响,并尝试用康德,叔本华、尼采等德国哲学家的思想和方法来研究中国文学,用陈寅格《王静安先生遗书序》的话说,就是“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红楼梦评论》就是用外来哲学观念阑释本土文学作品的范例。全著五章,首章标举叔本华关于生活之本质的悲观哲学,并以此为立论依据来评论《红楼梦》;次章将《红楼梦》之精神表述为“玉者,欲也”;三、四章借叔本华的悲剧理论与解脱理论,依次探讨《红楼梦》美学与伦理学之价值;最后一章评说新旧红学之别,并大段引用叔本华原文以作全著之结。显然,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受西学影响,其文体样式、篇章结构及语言风格是哲学化和逻辑化的,与中国文论的诗性传统大异。然而,正如不少学者已经指出过的《红楼梦评论》亦有种种缺憾,其中最明显的是文学研究中“外来标准”与“本土对象”的“强合”。钱钟书《谈艺录》“夫《红楼梦》,佳著也,叔本华哲学、玄谛也;利导则两美可以相得,强合则两贤必至相厄”,而“王氏附会叔本华以阐释《红楼梦》,不免作法自弊也”。王国维之后,以西学之玄谛阐释本土之佳作的著述汗牛充栋,而“强合”以至“相厄”者时有所见。1909年,《人间词话》64则全部刊出。与《红楼梦评论》一样,《人间词话》在讨论本土文学时也借用了外来观念,如叔本华的“理想(理想主义)”“摹仿自然(写实主义)”等。但二者又有极大的区别:《人间词话》本质上是诗性的,是中国传统式的,与哲学化、逻辑化的西方文论大异其趣。如果说《红楼梦评论》是标准的论著体,那么《人间词话》则是典型的文学化文体。话语方式的随感式和评点式,洋溢着论者的真性情真情感;思维方式的直觉感悟和单刀直入,体现出儒道释文化的诗性濡染,这些都使读者处于一种阅读的快乐之中。《人间词话》的文论言说,从理论关键词到批评对象,从文体样式、语言风格到思维方式、批评方法等,都是本土的,都是诗性的。也正因如此,《人间词话》在处理“外来观念”与“本土作品”时,才能成功地避免“强合则两贤必至相厄”而走向“利导则两美可以相得”。王国维在之后的中国文论中虽然更多的是采用《红楼梦评论》式的论著体,但论及思想深度、理论价值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应该说具有中国传统诗性的《人间词话》有着更强大更长久的生命力。笔者大胆预言,百年之后,人们在回首并总结20世纪中国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时,能够记住并圈,点的,可能不是《红楼梦评论》式的论著体成果,而是《人间词话》式的诗性文论。(摘编自李建中、李小兰《高天厚土水长流:论中国传统文论的诗性空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文学著作卷帙浩繁、汗牛充栋,这导致中国古代的文论专著很少,中国古代的文论没有形成固定的文体。B.中国文论的诗性言说是文论发展的主流,而西方文论采取的理性的分割和剖析的方式违背了文论发展的主要趋势。C.王国维在创作《红楼梦评论》时“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红楼梦评论》渗透着西方的哲学思想。D,钱钟书认为《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佳作,而西方的哲学玄妙难懂,不应该以西学之玄谛阐释本土之佳作。【高一语文第2页(共8页)】·22-05-516A·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