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金卷先享题·月考卷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历史试题

衡水金卷先享题·月考卷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周测卷三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1.B春秋时期,井田制逐渐瓦解,私有土地出现,管仲提出的“强本事(农桑),去无用”的重农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化的社会形势,故B项正确。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与管仲不是同一时期的人,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本事”与“民族认同”的说法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材料所述是社会转型的表现而不是源头,排除D项。2.A材料中提到了唐代中期“谱录都废”,且贵族、下层“混为一区”,这说明当时的士族制度逐渐衰落,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流动性导致了土地流动性的增大,进而导致士族土地所有制的瓦解,故A项正确。社会关系复杂不是士族衰落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宗法观念衰微是士族衰落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C项;官僚体制成熟不是士族衰落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3.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宋代三司使由“分置”变为“总领”,这种“总领”实际上是皇帝对财政的统筹,反映了皇权强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中央管控地方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所述是对宰相权力的削弱,排除B项;三司的“总领”是对官僚机构的统筹而不是重叠,排除C项。4.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宋朝政府在与其他民族政权的战争中都处于劣势,往往战败后都签订了屈辱和约,“岁币”“岁赐”和“岁贡”是这方面的表现,这反映了宋代在边界问题上的尴尬局面,故B项正确。材料所述强调了宋政府的被动局面,看不出民族政策的“灵活性”,排除A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不是材料所述主旨,排除C项;宋政府和辽、西夏、金的关系不属于对外关系,排除D项。5.B根据材料信息“12世纪”“绍兴”“服务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绍兴地区“市镇掀起了新一轮发展热潮”与南宋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建都,政治中心转移有关,故B项正确。民族交融对市镇发展的影响没有材料依据,排除A项;自然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材料所述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现象,排除C项;生产关系转型主要指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其与材料所述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6.C材料中两位官员的观点针锋相对,前者强调利用汉文化治国,而后者反对以汉文化治国,这是针对政权封建化问题的争论,故C项正确。国家统一和专制集权等说法不是材料所述主旨,排除A、B两项;材料是针对国家体制进行的争论,并不单纯是在主流思想方面进行的争论,排除D项。9·【23·G3ZCJ(新高考)·历史·参考答案一R一必考一QG】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