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 山东卷历史试题
百师联盟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 山东卷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百师联盟2024山东卷历史答案
2、百师联盟2024高三冲刺卷二山东卷历史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卷参考答案1.B【解析】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青铜器礼器数量日益减少,而日用器则增多,且青铜器器形和纹饰的装饰性和趣味性增多,这一现象反映了文化的世俗性日益加强(贵族政治的衰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转型的趋势,故选B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故排除A项;C项表述绝对,故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市民阶层尚未兴起,故排除D项。2.D【解析】解读图中信息可知,魏晋时期瓷器窑址主要集中于南方,这表明当时南方手工业地位日益重要,故选D项;图中没有制瓷技术的相关信息,故由此得不出制瓷技术高超的结论,故排除A项;魏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尚未开始南移,故排除B项;材料信息也不能表明当时商品经济繁荣,故排除C项。3.A【解析】表格列举了对敦煌地区小麦面粉、小麦、粟和其他粮食的消费记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敦煌地区民众的饮食结构,故选A项;由对这些粮食的记录不能得出当时敦煌地区居民物质生活丰富的结论,故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精耕细作农业的成熟,故排除C项;D项表述与表中粟的数量变化明显不符,故排除D项。4.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实现了对孔子‘六经’的融合与消化”“并使‘四书’从此成为与‘五经’并行不悖的经学四大系统”等信息可判断该思想家为朱熹,故选C项;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A、B、D三项。5.C【解析】解读材料信息可知,明代宦官可通过学儒学进入权力机构一司礼监,这一做法主要是皇帝想通过宦官参政,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故选C项;A项表述夸大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故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宦官听命于皇帝,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6.B【解析】在镇压太天国的过程中,湘军、淮军等地方势力日益壮大,清王朝与这些地方势力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导致中央集权出现了削弱的趋势,故选B项;中外反动势力勾结问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A项;太天国运动时期,阶级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故排除C项;军事近代化是指学和实践西方近代的军事思想和技术设备等,其不是材料所述主旨,故排除D项。7.D【解析】据材料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日本积极进行战争动员,而当时清政府则对通过报纸发动民众毫不热心,这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忽视民众精神的团结,故选D项;材料没有中日两国综合国力对比,故排除A项;B项表述夸大了舆论的影响,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对发动民众不热心,而不是政府排外,故排除C项。8.A【解析】解读材料信息可知,1920年的中国工人阶级接受了社会主义,肯定了俄国的革命,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在华得到了传播,故选A项;当时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排除B项;当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故排除C项;D项表述绝对,故排除D项。9.D【解析】据材料可知,1978年中央提高粮食和棉花的统购价格,同时对农业实行低税或免税政策,这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表明当时政府重视提高农村生产力,故选D项;当时中国尚未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目标,故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农村所有制结构变化,故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内改革,而不是对外开放,故排除C项。10.D【解析】材料中的学者认为,因为从事农耕和畜牧,人类才能获得丰富的食物来源,人口才增加,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交换才出现,可见,该学者意在强调农业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故选D项;A、B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材料中学者强调的是农耕和畜牧业的发展,而不单是种植业,故排除C项。11.C【解析】据材料可知,在远古时代,在世界不同地区存在着相同的农作物,这表明当时已存在物种交流,故选C项;A项的物品种类丰富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当时亚欧非受生产力的影响,交流并不频繁,故排除B项;物种交流并不等于商品交换,故排除D项。12.℃【解析】据材料可知,古希腊人在周边地区建立殖民地是为了满足其掠夺资源的目的,古希腊殖民活动带有明显的掠夺性质,故选C项;A、B两项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A、B两项;材料中希腊殖民掠夺不仅仅是农业资源,还有矿产和金银,故排除D项。13.A【解析】据材料可知,在亚历山大帝国的行省制度下,总督拥有较大的实权,且总督之下的副将、军事长官也由总督遴选产生,这一现象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导致国家分裂,故选A项,排除C项;这一制度与减轻中央财政负担无关,故排除B项;由总督遴选地方官员,有利于提高地方治理的效率,而不是降低,故排除D项。14.B【解析】据材料可知,当棉花在南亚广泛种植和传播时,欧洲对棉花的了解却还处于想象阶段,这表明当时欧洲与亚洲经济联系不够紧密,欧洲缺乏与亚洲经济联系的动力,故选B项;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项;我们不能仅凭欧洲对棉花的了解处于想象阶段就得出当时欧洲文明滞后于亚非文明,故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欧洲对纺织品的市场需求量较小,故排除D项。15.B【解析】据材料可知,奥斯曼帝国允许非穆斯林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且享有一定的自由与自治,这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管理特点,故选B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奥斯曼帝国开始多元化,故排除A项;材料中没【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22-03-410A·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