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高三24·G3AB·语文-必考-QG 语文1-3答案

2024年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高三24·G3AB·语文-必考-QG 语文1-3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8.①旁敲侧击(或:隐晦曲折)②幡然醒悟(或:恍然大悟)③截然不同(每处填入的成语恰当且书写无误得1分,不恰当或书写有误该空不得分)【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处根据前面“直接地而非…”可判断此处应是间接地去…,故可填写“旁敲侧击”或“隐晦曲折”之类意思的成语。第②处前面是说自己发现了自己现在的处境,后面由此得出结论,所以此处应填写的是“幡然醒悟”或“恍然大悟”之类意思的成语。第③处要填写当今的文化语境和以前的复杂语境的差异,所以可填写“截然不同”之类意思的成语。19.示例:这里有原始植被的树林和湿地,彰显出梭罗所追求的那种自然形态的杂乱之美;这里有生长着郁郁葱葱农作物的菜畦和农田,携刻着农耕文明的痕迹。(内容和句式各2分,意思发生改变的酌情扣分)【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画波浪线部分是散句,要将其变为和后面的“这里还有产生电子辐射的后工业文明的操作车间…”句式一致的句子,注意不得改变原意。20.示例:①手动脚不动也会产生步数②对强度都有要求③实际上日行万步中(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根据前面“只要手机或手环的位置变了、重心动了”和后面“欺骗性的步数”可知,这种应是手动而脚不动产生的步数,故应填写“手动脚不动也会产生步数”之类意思的句子。第②处结合本段的说明对象是步行的相关因素“强度”,应填写“对强度都有要求”之类意思的句子。第③处根据前面应填写的是“生活步数”“运动步数”相关的数据,结合前面的数据统计应该指的是每一万步,所以此处应填写的是“实际上日行万步中”之类意思的句子。21.示例:刷题指人们大量地做各种题,(1分)或者看相关的书籍、笔记等,(1分)以提高自己的学水的活动。(1分)(意思对即可,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解析】本题考查语用综合的能力。这类题要求考生有一定的社会关注度,要联系当下社会热点解答。22.示例:因此,步行和其他运动一样,重要的是保证足够的强度和运动时间,这样才可以达到健身的效果。(正确修改每处语病2分,如果修改后又出现了新的语病,每处扣2分,扣完为止)【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可将“足够”调至“的强度”跟前;二是成分赘余,在“健身”后加上“的效果”或“的目的”。23.【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1.材料解读:本次作文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为两则:材料一是一个心理学家的实验,当图片只呈现某一部分时,实验者并不能认清事情的真相,换句话说,旁观者在面对一件事的时候,只通过一个片段而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主观判断,是难免失之偏颇的;材料二由我国形容下棋时的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阐发开来,解析生活中的我们应摆正自己当局者或旁观者的位置,并保持“清”的状态。写作任务是结合所给材料的启示意义,写一篇体现自己感悟与思考的文章。写作要求则主要从立意角度、文体、标题、字数等方面做了常规要求。2.写作任务分解:任务一:有机融合两则材料。材料一是就旁观者而言的,旁观者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对不完整的事情主观臆断,以免失之偏颇;材料二则对旁观者和当局者都有提及,下棋之类的是小事情,但当面对集体、国家、民族等方面的事情时,任何人都将不再是一个旁观者,因为此时一味旁观,也就无“清”可言了,因为当了旁观者,就失去了起码的社会责任心,这就是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无论是旁观者还是当局者,都要时刻保持“清”的状态,即保持清醒的头脑,具有清醒的认识,做出理智的行动。任务二:确定侧重,对比论证。首先从材料看,虽然涉及旁观者和当局者两类身份,但其侧重点更在于当局者,故在二者比较的基础上还应有所侧重。联系社会实际时,对于能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可以进行正反对比,以强化论证力度,深入论证。参考立意:①摆正位置,拥“清醒”人生;②旁观者清,当局者亦要“清”;③破解人生“迷”局,做好旁观者和当局者;等等。【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23-172B·
本文标签: 示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