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三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三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全国@o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十七)答案仅供教学使用,未经允许,严禁传播!非正规途径传播举报电话:0791一83829175。题序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0ADB0DBACDD24.答案D解题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良渚文化前期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其前期和后期墓葬中随葬品数量悬殊反映出当时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分化,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等级秩序、阶级对立、社会矛盾都是早期国家出现后的产物,材料反映的是贫富分化现象,排除A、C两项;新石器时代晚期手工制造并不发达,排除B项。25.答案A解题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22年”即唐玄宗时期,地方政府专门安排官员负责将均田制下农民缴纳的庸调,折纳成银饼上交给朝廷,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赋税征收方式灵活,故选A项。地方官把庸调折纳成银饼,不能说明农民交纳的是货币地租,排除B项;白银进入流通领域与“上交给朝廷的怀集庸调银饼”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说明当时政府减轻了百姓的赋税负担,排除D项。26.答案D解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注重记录官员的履历或功过,强化对官员的考核,官员考核实行档案化管理,故选D项。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皇权专制统治空前加强,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官员升迁受到严格限制,而是强调官员考核,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官员考核,而不是地方官员追求任职政绩,排除C项。27.答案B解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士绅编撰“善书”,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些都属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内容,有利于规范社会秩序,表明传统主流思想影响广泛,故选B项。由材料信息无法得知当时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传统主流思想影响广泛,并没有涉及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排除C项;由材料“‘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无法得知当时统治阶级重视道德教化,排除D项。28.答案C解题分析根据材料“三元里之战,以区区义兵”“捐战舰者皆义民”“火攻夷船于南澳者亦义民”可知,鸦片战争期间,百姓坚强抵抗外来侵略,魏源肯定民众反侵略的斗争精神,故选C项。材料没有强调清军在兵力上的优势,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官民共同抗战,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且材料信息也不足以说明魏源从“迷梦”中惊醒,排除。29.答案D解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农村的乡绅或“逃亡”,或“不复敢挺身任事”,导致原来旧的地方办事机关不再理事,这说明地方传统旧势力受到了冲击,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是地方社会处于无序状态,而非“弃旧趋新”,排除A项;材料“不复敢挺身任事”说明乡绅没有积极共建民主共和政治,民主共和观念对基层的影响较小,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下层民众的民主意识觉醒,排除C项。30.答案D解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民主专政同过渡时期的情况和任务相适应,参考答案(十三~十八)第13页(答案共18页)【23·JD·历史-GS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