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三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4·G3DY·历史-R-必考-QG 历史(一)答案预览
2024年高三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4·G3DY·历史-R-必考-QG 历史(一)答案预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高三第一轮复周测卷教学(2)条件:唐末五代以来京朝官外任地方要职为宋代朝官“出领外寄”奠定历史基础;京朝官出领外任亦是加强对札记地方控制的需要;北宋推行官、职与差遣分离的推动;北宋崇文抑武国策的实施;等等。(8分)(3)影响: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导致地方日益积弱,不利于提高地方的积极性;等等。(6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元代在边疆民族地区一改唐、宋旧制,取消了以往的羁縻府州制度,代之以宣政院、行省、宣慰司、安抚司、长官司等各级行政机构进行管理。大政在行省、宣慰司两级,中央委派流官大员坐镇主治,同时兼用土酋;其下则依地区有所不同,或设路、府、州、县,或立万户、千户、百户等各级行政组织,或置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蛮夷司、寨、洞、甸等职守,往往以族或部落而设,其长官主要由各族大姓充任,在吐蕃地区还任用宗教首领统摄军民;土官有品秩职位,等同于流官,但可以世袭,土官之间发生纠纷,要接受行省官员的裁决。有学者指出,以直接治理型官司取代羁縻州大抵是蒙古统治者视边疆蛮夷地为一般被征服区域理念的产物,蒙古统治者重新组建官府秩序之际,将草原万户、千户、百户的传统塞了进来,隐藏着蒙古草原旧俗的政治文化背景。换句话说,这些管理形式以蒙古法为主,杂糅了汉地、各民族地区的惯法,形成了新型的边疆民族管理体制。摘编自胡小鹏《试论元代边疆民族政策》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元代边疆民族政策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5分)【答案】汇示例]赞成该学者的观点,即元代边疆民族政策受蒙古与汉地等地区旧法的影响。(3分)说明:元代之前的封建王朝对周边民族聚居地区多采用羁縻府州制度,即任用当地人员管理地方,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相对较弱,如唐代在东北地区设置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等。这种管理方式建立在中央政权拥有绝对的实力的基础上,当中央政府实力强大的时候,边疆则比较安稳,但当中央政权实力衰退的时侯,对地方丧失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边疆则会动荡,威胁中央政权。然而,元代的民族政策较之唐宋不同,元代统治者视边疆地区为一般被征服区域,放弃羁縻府州制度,设置流官进行管理,一方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俗,一方面又借鉴了中原汉族的行政管理方式,这样即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也促进了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进程,从而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12分)(“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24.G3ZCJ(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QG】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