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考向2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与社会变革1考答案见P3怎么解题(2022年山东卷)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①”“君臣[点拨]君主与臣子,无论地位尊卑都服从法律规范。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②。”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点拨]君臣如果不用礼仪来教育百姓,就不是好的统治之道。A.尚法存礼B.尊法敬天C.崇德重法D.外儒内法【考查点】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解题思路】A项:由材料信息①可知,田齐法家主张所有人都要遵从[1),这体现了“尚法”的思想;由材料信息②可知,君臣需要用[2]去治理百姓,体现“存礼”的思想。B、C项:材料反映了田齐法家对法律和礼仪的看法和主张。而“尊法”指敬畏法律、尊崇法律,“敬天”指对“天”的崇拜,敬畏上天。“崇德”指崇尚道德,利用[3](德治或法治)进行社会治理,“重法”指重视法律,利用法治进行社会治理,“崇德重法”主张德法结合。两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外儒内法”指表面上宣扬儒学,以其作为正统思想,实则在政治活动中推行并依靠法家,进行法治,是[4]时期实行的大一统思想制度,与材料“战国时期”时间不符。教材改编题腾远原创好题建议用时:5分钟1.(新人教版必修上P13知识改编)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人性恶,放纵人性必然导致恶果,为此他提出“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以此制约和改造人性。由此可知,荀子A.重视礼仪教化B.强调以法治国C.提倡德主刑辅D.主张隆礼重法2.(新人教版必修上P12知识改编)》心一材多变式2-1变情境:史实记载变为学情境新考法传统文化·孔子思想孔子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认为民众不论贫富、贵贱以及国别,都可以通过接受教育的方式去提高其道德素质,使其自觉遵守社会等级秩序。这说明孔子A.追求人人等的理想社会B.重视教育对社会秩序的维护C.维护下层民众的切身利益D.倡导“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2-2变情境:史实记载变为生活情境老子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指出了人、地、天、道、自然的关系,认为人们依据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据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万物;上天依据大“道”运行变化,排列时序;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应其自然。这体现了老子思想A.蕴含了朴素唯物特征B.宣扬了无为而治理念C.催生了古代哲学体系D.凸显了尊重自然原则8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