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六)语文答案)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六)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材料二:人在年纪小的时候,没有拜师学以正根本,是不能立身处世保全天性的。幼小的人当然很愚昧,愚昧的人就会有荒诞的行为,愚昧的人荒诞行事,就不能保全自身。孟子说:“人们都知道用食物来充饥,却不知道用学来医治愚昧。”所以优秀的人才在幼小的时候,一定要勤奋地学和询问,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心性。现在人们如果真的能够磨炼自己的才能,使自己精神集中,细察事物的变化,通晓正道的要领,了解事物从始至终的究竟,游览广阔的境界,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逍遥自在,在尘世之外任意往来,高高地独自屹立,远远地超凡出世,这就是德才最高超的人心神得以自由驰骋的缘故。但是后世的人做不到这一步,避人独居,安静地思索,弹琴读书,追溯远古,结交贤德的大夫,学、请教、讲解、辩难,每天以此自得其乐,还探寻引证世事,分别辨明利害,谋划得失,观察祸福,设立法度,制定法则,追本穷源,研究事物的真相,死后有留传的事业,生前也有显荣的名声,这些都是人的才能所能达到的。但是也有不能做到这些的,那是因为偷懒懈怠,空闲日子太多而又无所事事的缘故,因此会丢掉根本而丧失名声。学是提高名声立身处世的根本,仪容形状完全相同,但能修饰容貌的人会更加美好;天资禀性同属一个等级,但好学善问的人会更加聪明。因此用作打磨的磨石、玉石并不是金属,却可以使金属锋利,《诗》《书》上众多的言语虽不是我写的,却可以激励心志。那虚心提问请教的读书人,早起晚睡,磨砺精神,增长见识,以辨别不同的道理,所以立身处世就安全而不危险。读书人如果想要看得深见得广,留下显荣的名声,却又不喜欢提问请教的方法,那就是毁坏智慧的根本,堵塞智意的本源,又凭什么来立身呢?骐骥虽然跑得很快,但遇不到伯乐是不能日行千里的;干将虽然锋利,但没有人的力量是不能自己折断东西的;鸟号虽然是良弓,但没有排檠,是不能自行校正的;人的才华虽然很高,但不致力于学问,是不能成为圣人的。15.D(“为后四句抒写诗人的悲苦之情作了铺垫”错。“器象”两句是对造物者的质问,“逝将”两句表达了诗人想在泰山长久地生活,因此后四句没有抒写诗人的悲苦之情。)16.①前两句,诗人不写风花雪月,而是从大处着眼,吟咏泰山的巍峨高大,勾画泰山直刺云霄、高耸陡峭的山势。②三至六句,虽然着眼于泰山局部描写,但并不宛转细腻,诗人挥动大笔气度非凡地描写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空静穆幽远、山石仪态万方。③后四句,诗人联想到个人身世,向造物者发出质问,但并没有悲痛哀婉的泣诉,表达的是置身山川天宇,乐享天年,将有限生命融入无限美景的胸怀,体现出诗人不屈的阳刚之气。(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17.(1)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示例一: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示例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每空1分,错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18.A时代的流行趋势也在变B而是要以动态的眼光看待这些现象(填写A处时,注意整合“当年”“到了‘大哥大’时代”“再到现在”“技术在变”等信息;填写B处时,注意整合“技术在变”“所以我们不能以一种固化的眼光看待技术”等信息。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19.(1)语句⑥,可修改为:以往我们对书籍的认知包括印刷、墨香、翻页的沙沙声、固定的装帧等。(2)语句⑨,可修改为:从纸张到电子屏,时代给书籍增加了新的特色。(3)语句⑩,可修改为:我们进人“读屏时代”,即【高二年级9月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242036D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