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一一摘编自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材料二唐宋农业的发展十分突出。学者估算唐朝的耕地面积最多是约合今亩5亿至6.5亿。政府重视水利,设有工部水部司、都水监等机构掌其事,既注意维护、利用旧有水利事业,又因地制宜新建了大量中小型水利工程。农具方面,唐朝出现了轻巧灵便、宜于深耕和精耕的曲辕犁,以及用于灌溉高地的筒车。唐时北方开始实行麦粟复种制,两年三熟。南方则出现稻麦复种。唐朝粮食的基本亩产量约在一石左右(合今每亩51.5千克),高者二石。宋朝多在一石以上,长江流域达到二至三石,甚至有高至六七石者。直到明清原有粮食种类的生产基本没有逾越这一水。一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水利建设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影响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因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释出现“明清原有粮食种类的生产基本没有逾越这一水”这一现象的原因。(6分)17.[中共六大与中国革命](15分)材料一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42人,其中有选举权的代表84人。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决议案提出了中国革命的十大政纲(如图2)。5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