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八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八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材料可知,桑哥在西藏地区进行驿站改革,加强了元朝中央政府和藏族地区的联系,但未体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势,也不是民族歧视政策的体现,故排除C、D两项。10.D据材料可知,明朝对外交往主要关心的是国之“大体”,炫耀国威,而于财利(税利)不以为重,故D项正确;A项混淆概念永乐初年是郑和下西洋之时,新航路还未开辟,故B项错误;材料阐述的是洋人在进行朝贡贸易时携带私货进行贸易,皇帝为显示国家富强不肯收税,故C项错误。11.A据材料可知,清朝前期,财政收入整体呈上升趋势,1766年之前持续增长,之后略有下降但远超顺治年间,一方面是国家恢复统一稳定后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康熙帝固定人头税以及雍正帝摊丁入亩后对社会生产调动的结果,故A项正确,B项错误;雍正帝摊丁入亩后,人头税被废除,故C项错误;白银外流主要是在鸦片战争后,故D项错误。12.C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司法主权和文化主权被破坏,故选C项。列强侵华立足点在于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故A项错误;B、D项概念错误。13.D据材料可知,在西方工业品冲击下,广东恩县家庭手工业走向破产,但安徽芜湖民营手工业“织布机坊”仍有发展,这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手工业的瓦解呈现地域发展不衡的特征,具有局部性和复杂性,故D项正确,B、C项错误。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材料只是反映了对手工业的影响,不能以偏概全,故A项错误。14.B据材料可知,开矿务局采用股份制经营方式,股票逐渐走向市场,是引入西方经营方式的表现,是一种新型的工商业企业组织形式,故B项正确;A项强调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而材料是这种现象带来的客观影响,故不符合题意;这种形式有利于积累资金,解决民族工业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故C项错误;D项常识性错误,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15.D由材料可知,洪仁玕《资政新篇》主张学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一定程度得到洪秀全认可,说明在西学东渐背景下,洪仁玕、洪秀全等农民阶级中的有识之士洞察并跟上世界发展潮流,故D项正确。农民阶级的根本要求是土地,题干并没有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不可能得到农民支持,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但《资政新篇》问世于1859年,洋务运动尚未开始,排除B项;题干中虽提到选举,有利于民主政治,但并未实践,排除C项。16.C据材料可知,梁启超由主张学西方转向回归中华文化,强调“中国文化救世论”,是因为访欧期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西方现代文明的种种弊端充分暴露,梁启超等人对西方文明持批判态度,故选C项;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发展资本主义是其不断探寻国家出路的基本立足点,不可能是其思想转变的原因,故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主张向西方学,否定中国部分传统文化,故排除B项;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故排除D项。17.(1)史料一和史料二是文献史料,史料三是实物史料。(1分)史料一形象生动、细腻、传神地描绘了劳动者耕作和生产的场景,是研究宋元时期农业生产技术的形象资料。从中可以推断宋元时期重视农业生产。但绘画作品往往具有艺术创作因素,因此需要综合其他史料才能确定其准确性。(2分)史料二形象直观地展现了生产效率高的大型纺织业生产工具,是研究宋元时期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形象资料和一手材料,表明当时手工业技术进步,纺织业发达。(2分)史料三直观地展示宋代商业广告的发展情况,是研究当时商品经济、城市经济的重要一手史料,说明当时商品经济不断发展。(2分)三则史料揭示了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有助于我们了解宋元时期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1分)(2)评析: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和城市空前繁荣。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在儒家传统文化【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