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三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4·G3DY·历史-R-必考-QG 历史(一)答案预览
2024年高三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4·G3DY·历史-R-必考-QG 历史(一)答案预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思路点拨庞大工程的兴建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隋朝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使其拥有强大组织能力,推动庞大工程的完成,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不符,均排除。15.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以唐代汉文化在周边民族地区传播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由材料中“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诗》《书》”“学汉族礼仪文化”可知,吐蕃、南诏学汉文化,这说明汉文化在周边民族地区的传播深远,C项正确。材料仅体现少数民族对唐文化的学,并未涉及边疆开发,A项错误;材料不能看出唐统治者的民族政策,B项错误;D项错在“周边国家”的表述,排除。16.答案A命题透析本题以刘晏写给宰相元载的信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由材料可知,当时陕西、洛阳一带经济凋敝,人口锐减,人们生活艰难,这与755年至763年安史之乱密切相关,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均排除。17.命题透析本题以中国新石器文化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答案要点(1)成就:原始农业取得长足发展;掌握家畜饲养技术;制陶工艺先进;掌握养蚕缫丝技术;制玉工艺。(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2)特点:多样性;相互渗透影响;持续时间长;分布广泛;成就大。(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18.命题透析本题以百家争鸣与“焚书坑儒”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答案要点(1)思想家:①墨子;②韩非子;③孟子。(6分)(2)简评:是“师古”与“师今”两种历史观激化的表现;是秦始皇维护统一,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一定程度上致使社会矛盾激化;造成了文化上的重大损失。(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19.命题透析本题以南朝江南农业发展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答案要点(1)发展:作物种类的增多;稻作区的扩大;水利工程的兴修;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提高。(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2)原因:社会相对安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政府的重视;劳动力的增加;农民的辛勤劳作。(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意义:有助于江南人们生活水的提高;改变了南方农业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有利于江南进一步开发。(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20.命题透析本题以“文景之治”与“贞观之治”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答案要点(1)背景: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秩序逐渐稳定;黄老“无为”思想实施;文帝景帝的励精图治。(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2)举措:轻徭薄赋;慎用刑法;知人善任;虚怀纳谏。(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影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基础。(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