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高三24·G3AB·语文-必考-QG 语文1-3答案

2024年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高三24·G3AB·语文-必考-QG 语文1-3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3)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或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或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或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每空1分,共6分)18.【答案】熠熠生辉淋漓尽致回味无穷(每空1分,共3分)19.【答案】①对比;②从栾树和桂花的身姿、花朵、香气等角度进行对比,突出两种树各自的特征:栾树身姿挺拔,叶子金黄;桂花叶子生命力顽强,香气迷人。③对比使二者特点突出,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手法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回答比喻、拟人、托物言志的不得分)20.【答案】B【解析】划线句子运用的是比喻手法。A夸张;B比喻;C拟人;D无修辞手法21.【答案】现在的年轻人具有更强的边界意识;又弱化情感成本(每空2分,共4分)22.【答案】将“关于”改为“对于”,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将“不止”改为“不仅”,不仅和而且搭配,表示递进关系;将“困难”改为“困境”,“走向困境”符合逻辑和语境。(3分)23.【答案】C(3分)表示特定称谓【解析】A强调作用B特殊含义C特定称谓D直接引用24.【作文评分细则】思路点拨:整体而言,本文以“文化中国”为主题,同学们可以立足“文化”联系自身学、生活展开写作,既可以从宏观上发表对文化自信、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关系的看法,也可以叙说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有机结合的具体案例,展现文化创意的现代价值。具体而言,同学们可以充分挖掘材料中的蜀绣、《千里江山图》、昆曲、文化典籍等,以点带面,以小见大,深入认识它们经过创新的文化开发,具有的提振经济、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传承文化等作用。参考立意:1、讲好中国故事,诠释文化魅力2、诠释文化魅力,传播中国声音3、深耕中华文化,传承非遗之美4、传承文化经典,讲述大美中国5、融合与文化齐飞,创新共传统一色6、中国文化扬新风,时代星火传万户【参考译文】周文王准备去打猎,太史编占卜以后说:“您这次到渭河北岸打猎,将会得到巨大的收获。所获得的不是龙,不是彨,不是虎,也不是熊,而是要得到一位公侯之才。他是上天赐给你的老师,辅佐您的事业日渐昌盛,并将施恩加惠于您的子孙后代。”文王问:“占卜的结果果真有这么好吗?”史编回答说:“我的远祖史畴曾为禹占卜,结果得到皋陶。那次的征兆正与今天的相似。”文王于是斋戒三天,然后乘着猎车,驾着猎马,到渭水北岸打猎。终于见到了太公正坐在长满茅草的河岸边钓鱼。文王上前慰劳并询问:“先生喜欢钓鱼吗?”太公回答说:“我听说君子乐于实现自己的抱负,凡人乐于做好自己的事情。现在我钓鱼,与这个道理很相似,并不是真正喜欢钓鱼。”文王问:“这两者之间有何相似之处呢?”太公回答说:“钓鱼比如人事,有三种权术。用厚禄收买人才,如同用饵钓鱼;用重金收买死士,也如同用饵钓鱼;用官职招揽人才,也如同用饵钓鱼。几是垂钓,目的都是为了得鱼,其中的道理十分深奥,从中可以看到大的道理。文王说:“我愿意听听这深奥的道理。”太公回答说:“水的源流深,水流就不息,水流不息,鱼类就能生存,这是自然的道理;树的根须深,枝叶就茂盛,枝叶茂盛,果实就能结成。这也是自然的道理;君子情投意合,就能亲密合作,亲密合作。事业就能成功,这也是自然的道理;言语应对,是用来掩饰真情的,能说真情实话,才是最好的事情。现在我说的都是真情实话,毫无隐讳,恐怕会引起您的反感吧?”文王说:“只有具备仁德品质的人才能接受直率的规谏,而不厌恶真情实话。我怎么会反感呢?”太公说:“钓丝细微,鱼饵可见,小鱼就会上钩;钓丝适中,鱼饵味香,中等大小的鱼就会上钩;钓丝粗长,鱼饵丰盛,大鱼就会上钩。鱼要贪吃香饵,就会被钓丝牵住;人要得到君主俸禄,就会服从君主任使。所以用香饵钓鱼,鱼便可供烹食;用爵禄网罗人才,人才就能尽为所用;以家为基础取国,国就能被据为己有;以国为基础取天下,天下就可全部征服。可叹啊!土地广大,国祚绵长,它所积聚起来的东西,最终必将烟消云散;默默无闻,不动声色地暗中准备,它的光芒必将普照四方。微妙啊!圣人的德化,就在于独创地、潜移默化地收揽人心。欢乐啊!圣人所思虑的事情,就是使天下人人各得其所,而建立起各种争取人心的办法。”文王问道:“该制定什么办法才能使天下归心呢?”太公回答说:“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天有四时,地有财富,能和人们共同享用的,就是仁爱。仁爱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免除人们的死亡,解决人们的苦难,消除人们的祸患,解救人们的危急,就是恩德。恩德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和人们同忧同乐,同好同恶的,就是道义。遭义所在,天下之人就会争相归附。人们无不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欢迎恩德而追求利益,能为天下人谋求利益的,就是王道。王道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文王拜谢两次说:“先生讲得太好了。我怎敢不接受上天的旨意!”于是,把太公请上猎车,一起回到国都,并拜他为师。【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
本文标签: 示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