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模拟信息卷(一)1语文试题
高三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模拟信息卷(一)1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2024高考语文答案
2、2024年高考真题
3、2024年全国高考信息模拟试卷四语文
4、2024高考答案
以类万物之情。”这体现出地理环境与文学创作之间千丝万缴的联系,也昭示着学者们探讨地域文化原生形态和内在基因的必要性。“陇右”作为重要的地城概念,最早约出现于汉末魏初。在《三国志》一书中,“陇右”一词已频繁出现,其义大约泛指院山以西一带地区。陇右地域的农业经济、政治沿革、历史演进以及唐代屯田政策和“丝绸之路“的畅通、皆催发了陇右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在唐代的陇右文学中,诗歌和传奇是其两大主要文学形式,不了解陇右的诗歌,便不能全而地了解陇右的文化。通过唐代诗歌中描绘的地理区域特色和山川关隘风物,不难看出,不论是身入陇右地域者,还是取其惑象者、诗中皆展示了陇右地域的自然风貌、山川风物的景象。陇右地域多险山、戈壁、沙漠等,与江南之景迥异。如“汉使黄河远,凉州白麦枯”,诗中的“枯”就点出了凉州一带的萧条景象。又如“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诗中写河西一彬大漠茫茫,冰雪覆盖,烽火台上烽烟断,体现出典型的地域环境特色。阔远的大漠、肆虐的黄沙、冰冷的雨雪、险峻的高山、连绵的大川,干枯的白草等等自然现象与景观,不仅增添了唐代诗歌的地域特色,亦丰富了唐代诗歌的题材和内容,扩大了唐代诗歌的表现范围。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也影响着人们的性格品质和风俗观念,对于诗人的审美理想自然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北人尚勇,南人尚雅,南北文化的差异,其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来自大自然的熏陶。南方诗人的诗作秀丽,然缺少活力,北方诗人的诗作刚健,然缺少灵秀。在唐朝多元文化孕育的温床里,南方诗人到了北方以后,受其地域环境的影响,其个人的气质亦发生了变化。大凡是进入陇右地理区域的诗人,在感受和体验了陇右地理风情之后,体会到“陌生化”地域景观为其带来创作的灵感,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心理结构,其诗歌创作表现出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审美意志。未曾踏入陇右地域的诗人亦通过意象的传播间接地受其地域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的文化视域使诗人把对于自然环境的感知融入了诗歌的创作中,从而影响了诗人的个人气质。“情以物兴”“物以情观”,陇右地域的直线式几何图形般的高山大川,为诗人们带来了来自“自然”的新鲜感,催发了诗人理性的思考。陇右大地宽广的胸襟,激发了诗人们生存的智慧和坚强的信念,使得诗人们的气质透着一股刚健之气,其诗歌亦蕴含着一种莲勃向上的力量,一种胸怀天下的豪情。唐代诗歌中对陇右地理的描述蕴含着诗人对陇右之地的地理解读和文化解读,体现出的是一种刚性的力量美和生命底色中跃起的活力。(摘编自徐芳《唐代诗歌中的陇右文化阐释》)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陇右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要塞,毗邻属于沙漠、草原类型的西域文化。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少数民族文化、外来文化与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重要条件。B.陇右文学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总体结构,为中国文学南北异轨同奔的历史走向增加了驱动力,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整体发展方向,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C.唐代诗歌中描写的陇右地区的地理区域特色和山川关隘风物,使得相关诗歌的地域风情更加浓厚,拓展了唐代诗歌的题材和内容,扩大了唐代诗歌的表现范围。D.直线式几何图形般的陇右的高山大川,为诗人们带来了新鲜的体验;陇右宽广苍茫的地域特色,使得诗人们的气质更为刚健坚强,也使其诗歌更具豪情与力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经》中描写秦人在陇右地区活动痕迹的篇目以及陇右地区出现的秦石鼓文,均能印证陇右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大渊源。B.陇右文化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我们应当多角度、全方位地继承陇右文化所承载的物质、精神文明成果。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