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最新模拟卷(五)5语文XS4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5语文XS4答案)
21:53l令☑812月高二联考·语文答案…21410.【答案】BEG(每处1分。涂黑超过三处,整题不给分)【解析】“仲尼圣人”是主语,为了强调主语,故在B处停顿一次;“历试于天下”是谓语加补语,故在E处停顿一次:“苟非大无道之国”是谓语加宾语,且“大无道之国”是一个短语,故在G处停顿一次。11.【答案】B【解析】B项,“意思相同”错误,两个“其”分别表推测、表祈使。A项,两个“所以”均指“用来,凭他(它)来”,意思相同。C项,两个“属”均是“类,辈”,意思相同。D项,两个“发“分别为“抒发、发泄”和“发动,动手”,意思不同。12.【答案】B【解析】“贾谊的成就超过夏、商、周三代”错误,这是将假设当作了事实,原文第三段是“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13.【答案】(1)孟子回答:“当今世界上(治国平天下的人才),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要不高兴?”(“舍”“何为”“豫”各1分,句意1分)(2)所以若非英明智慧、不受蒙蔽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是故”,“不惑”被动句式,“全其用各1分,句意1分)14.【答案】①君主应当了解臣子的特性。②臣子应该节制自己的情感。(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不是有才能难,而是把才能施展出来难。可惜啊!贾谊是能辅佐帝王的人才,但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君子要想达成长远的目标,就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就一定要能够忍耐。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万分之一的才能,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错,也有可能是他们自己造成的。我看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超过他呢?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尽才而郁郁死去:照这样说起来,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孔子这样的圣人,曾周游天下,只要不是极端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终有一天能实践他的政治主张。将到楚国时,先派冉有去接洽,再派子夏去联络。君子要想得到国君的重用,就是这样的般切。孟子离开齐国时,在昼地住了三夜才出走,还说:“齐宣王大概会召见我的。”君子不忍心别离他的国君,感情是这样的深厚。公孙丑向孟子问道:“先生为什么不高兴?”孟子回答:“当今世界上(治国平天下的人才),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要不高兴?”君子爱惜自己,是这样的无微不至。如果做到了这样,(才能)还是得不到施展,那么就应当明白世上果真已没有一个可以共图大业的君主了,也就可以没有遗憾了。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贸谊不能通过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周勃曾亲手持着皇帝的印玺献给汉文帝,灌婴曾联合数十万兵力,决定过吕、刘两家胜败的命运,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旧部,他们这种君臣遇合的深厚情分,哪里是父子骨肉之间的感情所能比拟的呢?贾谊不过是洛阳的一个青年,要想使汉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全部弃旧图新,也太困难了。像贾谊这样的人,应该向上取得皇帝的信任,向下取得大臣的支持,对于周勃、灌婴之类的大臣,要从容地、逐渐和他们加深交往,使得天子不疑虑,大臣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其主张去治理了,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怎么能在顷刻之间就突然对人“痛哭”起来呢?看他路过湘江时作赋凭吊屈原,心绪紊乱,十分忧郁愤懑,大有远走高飞、悄然退稳之意。此后,终因经常感伤哭泣,以至于短命早死,这也真是个不善于身处逆境的人。谋略一次没有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唉!贾谊真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见识不足古人有出类拔萃的才能,必然会不合时宜而招致困境。所以若非英明智慧、不受蒙蔽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古人和今人都称道符坚能从草野平民之中起用王猛,在很短时间内全部撒去了原来的大臣而与王猛商讨军国大事。苻坚那样一个平常之辈,竟能占据半个中国,这道理就在于此吧。我很惋惜贾谊的抱负未能范展,所以对语文第2页(共4页)回四个转为文档转为图片保存到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