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五次二轮复习检测历史答案

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五次二轮复习检测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0.(1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非物质遗产”这一概念是由日语翻译成英语的,它来自1950年日本的一次立法活动。日语中的“文化财”概念接近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遗产”。、1949年1月22日,奈良法隆寺金堂壁的大火成为1950年日本颁布《文化财保护法》的直接导因。后来日本也将每年的1月22日定为“文化财保护日”。这部法律不仅针对有形文化财,同时提出要保护无形文化财,并为保护“重要无形文化财的持有者”建立了“人间(人类)国宝认证制度”。韩国在1964年借鉴并采纳了这一举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借鉴日本和韩国的实践经验,于1993年创建了“人类活财富”(Living Human Treasures)体系,要求各会员国建立本国的“人类活财富”体系,开展扶助民间传承人的活动,并多次组织各成员国举办“人类活财富”培训班。我国提出了本土化的概念—“代表性传承人”,并于2007年6月认定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计226名。材料二20世纪末21世纪初,UNESC0部分官员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点。表5观,点提出者通过世代相传和复兴非物质遗产来保持共活力,就势必要求优先考虑在时任UNESCO非物质遗产这类遗产的文化生态中承认和激励所属的社区、群体和传承人参与到保处处长爱川纪子护的实践过程中来…确保相关社区的文化遗产薪火相传真正需要保护的是社会过程,而不是已经被制造出来的物品…但是西时任UNESCO文化部国际方的摸式将所有的东西都转化为物品,如“知识”“生活形式”或“商业”标准司司长林德尔·普罗特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巴莫曲布嫫《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概念到实践》材料涉及个人、社区、国家、国际组织等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事方,围绕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当事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提出一个具体的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阐述合理。)打印【高三历史第6页(共6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