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高二期末考试卷 新教材语文RJ试题

2023~2024学年度高二期末考试卷 新教材语文RJ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至2024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2、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新高考)
    4、2023-2024高二下学期期末试卷
    5、2024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6、2024高二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7、2024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8、2024高二期末考试语文
    9、2024年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10、2023-2024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第二空,前文“而”表转折,所以所填内容应与“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相对,再结合“也可能既无好事,又无前程”,可填:就有可能得到所附随的前程。第三空,依据后文“但名声只是写作的附随结果”可知,这里是说“名声”与“写作”的关系,可填:写作带来名声。23.题意说明:孔子所说的这四种毛病,可以说很多人都有。他们喜欢无根据妄加猜测,表达观点时主观武断,一旦行动起来则喜欢固执己见,做事的过程中更是自以为是。这涉及到人的本能心理和行为惯问题,会对人们认知客观世界和行为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了纠正这几项错误,孔子提出了人生四戒: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新东方和董宇辉顺应政策和时代的潮流,跳出原有桎梏,开辟新的天地,就是正面例子。(1)毋意:不要凭空猜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真凭实据,不能胡乱揣度。宋高宗怀疑岳飞不忠,纵容秦桧构陷,制造千古冤狱,自毁长城。(2)毋必:不要主观武断。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而应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3)毋固:不能拘泥固执。每个人的人生经验、知识结构都是局限的,一味固执,只能使自己偏离正确轨道,要记得兼听则明,保持清醒的头脑。(4)毋我:不要自以为是。做人不能过于自大,要懂得低调行事,谦虚做人,正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参考译文】材料一:(襄公)二十四年的春季,穆叔到了晋国。范宣子迎接他,询问他说道:“古人有话说,‘一个人虽然死了,却能不朽’,这说的是什么?”穆叔没有回答。范宣子说:“从前我的祖先,在虞舜以前是陶唐氏,在夏朝是御龙氏,在商朝是豕韦氏在周朝是唐氏、杜氏,晋国主持中原盟会的时候是范氏,恐怕所说的就是这个了吧!”穆叔说:“据我所听到的,这是世禄,不是不朽。鲁国有一位已故的大夫叫城文仲,去世以后,他的言论仍存于世。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吧!我听说,最高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再次是树立言论,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废弃,这叫不朽。像这样保存姓、接受氏,来守住宗庙,世代不断绝祭祀,没有一个国家没有这种情况。这是世禄中大的,不能说是不朽。”材料二:草木鸟兽之作为物,人之作为人,他们生存的形式虽然不同,但死亡的情况却是相同的,最终都会形体腐烂,精神灭尽,乃至消亡。可是在世人之中,有圣贤之人,他们本来也是和万物一样由生到死,但他们与草木鸟兽及世人不同的原因,就是他们即使死了也会不朽,而且时间越远,留存得愈久。他们之所以成为圣贤,在于他们修炼操守、建事立业、建言立论,这三者是让他们能不朽而存于世的原因。修炼个人操守的人,没有什么是不能获得的;追求建事立业的人,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建言立论的人,有的有这种能力,有的则没有这种能力。建立功业的人,未能立言传世也可以不朽。《诗经》《尚书《史记》等著作中所记载的人,难道都是能立言传世的吗?修炼个人操守,却没能建立功业,也没有言论传世,也可以不朽。孔子的弟子中,有能建立功业的,有善于言论的。就比如颜渊这个人,他只是在穷宅陋巷曲肱而枕、受饥而卧罢了,在与人相处时又整天沉默寡言,像一个愚笨的人。然而在当时孔门中众多弟子都推崇尊重他,认为无人敢期望比得上他。后世千百年来,也没有人能在德行上比得他。颜渊能够不朽而存于世的原因,本来就不是凭借他的功业,何况是立言传世呢?语文参考答案(长郡版)一3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