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样卷(二)2[24·(新高考)高考样卷·历史·AH]答案

安徽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样卷(二)2[24·(新高考)高考样卷·历史·AH]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2.C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骑士文学是在欧洲封建庄园经济的骑士制度下所产生的文学形式,它依附于封建庄园经济,得到封建贵族阶层的扶持,着力表现崇高的骑士精神。中世纪晚期,迅速壮大的商品经济破坏了骑士制度赖以生存的封建庄园经济基础,人文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以《唐吉坷德》为代表的反骑士文学兴起,这类文学往往用讥讽的方式和嘲弄的笔调来抨击骑士精神的荒延和伪善,因此,体现了文学形式及内容受到经济基础(生产方式)变化的影响,故选C项。A项表述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未体现封建王权的强化,排除B项;理性主义深人人心出现在启蒙运动时期,排除D项。13.A从1838年到20世纪初,英国棉纺织工业中心由多个中心转向到以兰开夏郡为核心,这体现了经济发展中产业集聚的特征,故选A项。材料无法说明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棉纺织产业没落与否,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4.B从材料信息看,列宁认为应该利用国家的力量来发展社会生产力,从而过渡到社会主义,故选B项。A项表述并非列宁的主旨所在,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当时的俄国已经退出一战,且该表述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15.B1938年罗斯福新政期间,针对农业的调整有利于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故选B项。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C项表述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基层治理,排除D项。16.C从1973年至2021年全球累计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趋势图中可以看出,国际经贸呈逐渐上升趋势,这一发展趋势的原因在于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经贸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无法说明区域集体化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各国经济发展差距拉大,B项排除;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25分)(1)内涵:国民是国家的主人,具有鲜明的近代意识;国民包含着权利与义务的双重内涵;强调国民的政治素养和自治能力。(1点2分,3点6分,共6分)时代背景:民族危机的深重;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末维新变化运动的失败和清政府专制统治的腐朽。(1点3分,3点9分,任答3点即可,共9分)(2)主要特征:政治性:毛泽东的“人民观”总是联系当时的政治形势,以明确政治任务,划分革命的敌人与朋友,进而取得革命的胜利;阶级性:毛泽东的“人民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无产阶级的“人民观”;时代性:毛泽东的“人民观”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因为社会主要矛盾不同,革命的性质和动力的不同随之改变;广泛性:毛泽东的“人民观”涵盖了一切能够促进革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级、阶层及其社会团体,范围极其广泛。(1点3分,2点6分,任答2点即可,共6分,考生作答时不必对特性做出具体分析)历史意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推动了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发展等。(1点2分,2点4分,任答2点即可,共4分)18.(12分)参考示例中国历史“停滞论”的实质是以西方为标尺衡量中国历史进程,认为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催化作用,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变化。这一看法无疑是错误的。(2分)就历史停滞而言,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可举的反证比比皆是。如国家治理方面,从周朝实施分封制,到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再到隋唐开创科举制、元代确立行省制、明清实施对少数民族因地制宜的政策等,古代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始终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如思想文化方面,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到儒、道、释三家并行,再到程朱理学、阳明心学、明清实学等,无不体现了中华文化绵延传承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因此说中国历史是停滞的缺乏基本的史实依据。(就近代性而言,明清时期的中国就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和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等历史现象。这些史实证据说明早在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内部业已产生了近代性的因素并逐渐发展起来,假如没有西方的侵略,中国也必将逐步走向近代社会。考生如从该角度作答,亦可赋分)可见,西方所谓的中国历史“停滞论”不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亦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对中国历史的错误认识。典型地体现了西方中心论和企图粉饰西方殖民侵略的立场。(10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赋分)19.(15分)(1)主要手段:以中国邻国为侵略基地;联合盟友施压,进行外交化诈;签订不等条约,攫取侵略利益;以经济利益为主,进行资本输出等。(1点2分,3点6分,任答3点即可,共6分)(2)原因:西欧联合,法国实力和独立意识增强;美苏争霸损害法国利益(维护法国国家利益的需要);中国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1点2分,2点5分,任答2点即可,共5分)影响:推动中法建立外交关系,提升了两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冲击美苏两极格局,推动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等。(1点2分,2点4分,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乡卷·A10联盟2024届高三最后一卷·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