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师文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安徽县中联盟高一5月联考试卷及答案试题(语文)

[铭师文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安徽县中联盟高一5月联考试卷及答案试题(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话语都表明了格拉夫斯等雇佣兵的可悲命运。③借此引发读者思考,让人们深入思考在一战之后产生格拉夫斯等雇佣兵的原因,以引起人们挖掘当时病态社会的根源,起到疗救之效。(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BEG[(原文标点)何武所至,无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11.D(D项两句中的“察”词义不同,前者为“纠察、审查”,后者为“经考察后予以推举”。A、B两项解说正确。C项两句中的“于”词义相同,均为介词“在”)12.A(根据原文“因试进士发策,以‘晋武吴以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功异’为问”可知,不是“直接指责王安石”,而是“影射王安石”)13.(1)苏轼拒绝使者并说:“高丽对本朝称臣,但不领受我们的年号,我怎么敢接受!”(“却”“禀”“安”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却,拒绝;禀,领受;安,怎么)(2)苏轼到武卫营去,大声喊叫卒长并说:“河水将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但)姑且替我出力。”(“诣”“城”“且”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诣,往,到…去;城,城墙;且,姑且、暂且)14.①苏轼任杭州通判时常常设法使新法有利于百姓。②任密州知州时拖延实行手实法,直到朝廷撤销了它。③苏轼任湖州知州时,用诗来讽刺对百姓不利的事。(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苏轼看到王安石辅助宋神宗时以独断专行处理事务,因此在考试进士策问时出题,以“晋武帝吴因独断而成功,苻坚进攻东晋因独断而灭亡,齐桓公专任管仲而成就霸业,燕哙专任子之而失败,事情相同而效果相反”作为题目。王安石大怒,叫御史谢景温论奏苏轼的过失,穷加审查而一无所得,苏轼就请求到外地任职,任杭州通判。高丽来进贡,使者向官吏分送见面的礼品,书函用甲子纪年。苏轼拒绝使者并说:“高丽对本朝称臣,但不领受我们的年号,我怎么敢接受!”使者换了写熙宁年号的书函,然后苏轼接受。当时新法令纷纷颁布,苏轼在这时,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得以安宁。苏轼改任密州知州。司农寺实行自报财产的手实法,不立即实行的以违反诏令论罪。苏轼对提举官说:“处人违反诏令之罪,如果法令出自朝廷,谁敢不服从?现在出自司农寺,这是擅自制定法令。”提举官吃惊地说:“你慢一点推行新法。”不久,朝廷知道这法令有害于百姓,撤销了它。苏轼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到梁山泊,流入南清河,汇集于徐州城下,水上涨如不及时排泄,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避水患。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动摇了,我与谁守城呢?我在这里,水一定不能冲塌城墙。”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去,大声喊叫卒长并说:“河水将冲坏城墙,事情紧急,【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5页)】·24-512B·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