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5届高三金太阳8月联考(25-15C)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金太阳贵州高三联考
2、金太阳贵州2024高二联考试题
3、2024年金太阳贵州高三考试
4、2023-202421-04-435b贵州金太阳联考高二期末考试
5、2024贵州金太阳高三期末考试
6、2024贵州金太阳高三2月联考(21-02-301c)
7、2024贵州金太阳高三联考二月
8、贵州金太阳联考2024五月
9、2023-2024贵州金太阳联考高二试卷
10、贵州金太阳高二联考试卷2024
历史答案)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6答案ABB D BD BB A BCADC BB1.A【解析】根据材料“三桓各掌握一军”可知,春秋时期,鲁国的卿大夫家族“三桓”掌握了鲁国的军事力量,这意味着卿大夫家族掌握了诸侯国的实权,国君被架空,故选A项;材料是诸侯国内卿大夫实力增强,国君被架空,且材料不能体现周王室权威问题,排除B项;是卿大夫家族“三桓”军事实力增强,不是鲁国军事实力增强,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内乱,也没有鲁国的结局,且鲁国是被楚国所灭,排除D项。2.B【解析】材料中董仲舒认为“天者,百神之君也,王者之所最尊也”“天子有善,‘天’能赏之;天子有过,‘天’能罚之”,天子的“善”和“过”只能由“天”进行赏罚,强调君权神授下天子的特殊地位,实质上是维护君主的专制统治,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强调天人合一的主张,试图通过“天”来约束天子,遵循天道,实行仁政,并未体现重塑社会道德秩序的目的,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天”和“天子”的关系,并非君臣的关系,排除C项;董仲舒构建新的儒学体系以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最终被统治者采纳,所以构建新的儒学体系是达到目的的方式,并非目的,排除D项。3.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以来南方地区的持续开发增加了人们的生存空间和生活资源,使人口得以增长,这是主要原因,故选B项;材料中从魏晋到隋初三百余年间人口的回升,说的是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总量,事实上已经包含了迁徙的人口在内,可见人口迁徙不是人口总量回升的原因,排除A项;南北对峙局面结束并不能导致人口的回升,其间可能会有一些人口迁移(人口总量基本会不变),但不足以导致人口总量回升,排除C项;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施行的一种分配土地和交纳赋税相结合的制度,对魏晋到隋初的人口回升没有直接影响,排除D项。4.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土地兼并严重,统治面临严重危机,所以这一时期科举制度以“通经和明古今事体、知当今时务”为主要的测试重点,故选D项;君主专制强化与材料中“对科举考试的规定”不构成必然因果关系,排除A项;“经世”即“经国济世”,强调要有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求索治世之道;“致用”即“学用结合”,强调积极入世、致力社会民生的实践精神和智慧。经世致用思潮是明清时期出现的,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B项;扩大统治基础是科举制选官制度产生的影响,不是材料中“变化”的原因,排除C项。5.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朝中央政府以土司犯罪为理由,趁机推行改土归流,这反映出当时中央加强集权的策略,故B项正确。材料仅说明云南鹤庆改土归流的情况,无法看出土司制度是否亟需变革,也无法看出民众的态度,故A、C两项错误;云南早已被纳入明朝版图,故D项错误。6.D【解析】清世宗下令在全国各地乡村设立乡约,规定乡约正、约副定期宣讲《圣谕广训》,建立起“乡有约,里有保”的乡村社会。这表明乡约制度起到了教化乡里百姓、捍卫乡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有利于提升乡村社会的治理水平,D项正确;乡约制度是社会基层治理的重要形式,但不属于“民主自治制度”,排除A项;乡约制度对儒学普及程度的影响难以从材料得出,排除B项;政府的行政成本不会因为乡约制度的实行而降低,排除C项。7.B【解析】根据材料“洋机器…有神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广闾阁(指平民)之生计,节国家之度支”可知,洋务派在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还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体现了军事和经济的联动关系,故选B项;根据材料“裨民生日用”“广闾阁(指平民)之生计,节国家之度支”可知,洋务派考虑的是国内民生和节约国家财政支出,未涉及洋务企业抵制外国资本入侵的信息,排除A项;洋务运动时期的民用企业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排除C项;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洋务派并未产生实业救国的思想,排除D项。8.B【解析】根据材料“中国报社数从100家…汉口2家”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民主共和思想传播,报纸数量激增;1913年出现“宋案”,“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建立起独裁统治,导致报纸数量急剧减少,故选B项;1913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并没有迅速萧条,排除A项;“迭代更新”说法错误,此时信息传播方式仍以报刊为主,排除C项;思想解放运动的不断深入应该促使报刊数量大增,而非减少,排除D项。9.A【解析】根据材料“《新中华报》中诗歌的内容及数量情况”可知,“号召民众积极抗日”“对抗战形势的时评”“边区生产生活”等有关抗战和生产类诗歌数量和所占比重较高,说明这些诗歌具有较强的现实性,故选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为团结全国各民族一切抗日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而制定的路线和策略,这些诗歌宣传抗日和生产,但不能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陕甘宁边区在政权建设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些诗歌并没有政权建设的内容,无法得出“注重边区政权建设”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中只是《新中华报》中刊登的诗歌内容及数量情况,并不能适应敌后根据地文化发展的需要,D项夸大了这些诗歌的影响,排除。10.B【解析】根据材料“中国人民银行…扩充储蓄机构”可知,“一五”计划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在各地开设储蓄代办所,扩充储蓄机构,吸收储蓄资金,为“一五”计划的正常推进提供资金,即有利于积累工业化资金,故选B项;国家财政经济在1952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已经统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农业合作化是将农村的土地等生产资料由农民私有改造为集体公有,材料历史试题参考答案(长郡版)第1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