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25届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二)(白白白白白黑白)化学答案

云南省2025届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二)(白白白白白黑白)化学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0.BNa2CO3受热不分解,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NaHCO3受热分解,产生的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热稳定性Na2CO,强于NaHCO,A能达到实验目的;向C2HX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未加入稀硝酸中和NOH溶液并使溶液呈酸性,直接加入AgNO,溶液,OH会干扰X的检验,无法确定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种类,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钠与水反应非常剧烈,钠与乙醇反应极其缓和,说明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C能达到实验目的;在试管中加入2mL10%NaOH溶液,滴入5滴5%CuSO,溶液,振荡后加人2mL10%葡萄糖溶液,加热,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说明葡萄糖中含有醛基,D能达到实验目的。11.B由现象可知,实验1发生完全双水解反应:2A13++3CO号+3H2O一2A1(OH)3¥+3CO2↑,生成的白色沉淀a是A1(OH)3,加稀硫酸,AI(OH)3沉淀溶解,无气泡产生,A正确;由现象可知,实验2双水解反应产生的Al(OH)3沉淀和过量的N2CO3又发生了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b中含有CO,加稀硫酸,沉淀溶解,有少量气泡产生,但白色沉淀b的化学成分不一定是Al2(OH)2(CO)2,B错误;检验白色沉淀a、b是否洗涤干净,即可检验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有无SO,故均可在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入盐酸酸化的BCl2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C正确;实验1中过量的Al2(SO,)3溶液显酸性,实验2中过量的Na2CO,溶液显碱性,生成沉淀时溶液的pH不同,生成的沉淀也不同,可说明实验1、2中,白色沉淀成分不同的原因与两种盐混合后溶液的pH有关,D正确。12.C由图可知,NO失去电子转化为HNO,则左侧多孔石墨电极为负极,右侧多孔石墨电极为正极。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H+通过质子交换膜从左侧向右侧多孔石墨棒移动,A错误;根据关系式12e~3O2~4HNO3可知,若产生1 mol HNO3,则理论上需通入0.75molO2,即需通入16.8L(标准状况)O2,B错误;NO在负极放电,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一3e+2H2O一NO,+4H+,C正确;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电子不能进入溶液,D错误。13.B SiCL和NCl的中心原子上的价层电子对数都是4,均形成四面体形的VSEPR模型,SiCL的中心原子上没有孤电子对,SCL分子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属于非极性分子,NCL的中心原子上有1个孤电子对,NCL3分子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属于极性分子,A错误;由题干水解历程图可知,SCL水解是SiCL与H2O结合并脱除HCI,NCl水解是NCl与HO结合并脱除HCIO.故SiCl和NCl的水解反应机理不相同,B正确:Si(OH):和NH3的中心原子采取的杂化方式相同.均为sp杂化,C错误;Si(OH)CL也能与H2O形成氢键,D错误。14.D0.4mol·L-1NaCO3溶液的碱性比0.2mol.,上NaHCO.溶液的碱性强,pH更大,向NaHCO,溶液中加人盐酸,立刻有CO2产生,故曲线甲、丁表示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曲线乙、丙表示向NaHCO溶液中滴加盐酸。NaHCO,溶液呈碱性,促进水电离,向NaHCO,溶液中加人盐酸,NaHCO,3的物质的量不断减少,水的电离程度不断降低.即水的电离程度:e点>f点,A错误:当滴加盐酸的体积为20mL时,CO恰好完全转化为HCO,而V,>20mL,当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mL时,根据图像b点时无CO2气体生成,则发生的反应为HCO5十H+一H2CO3,B错误;若换成0.4mol·L1醋酸溶液滴定,根据反应Na2CO3十CH2 COOH一NaHCO3+CH,COONa,可知将Naz CO3恰好转化为NaHCO3时,消耗醋酸溶液的体积也为20mL,但CH COONa溶液也呈碱性,此时溶液的碱性比用盐酸滴定时更强,pH应大于8.3,则曲线甲中c点位置应垂直向上移动,C错误;c(20,8.3)点处,溶液中存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和NaHCO3,根据电荷守恒①c(H+)+c(Na+)=c(HCO)+c(OH-)+c(CI)+2c(CO)和物料守恒②c(Na+)=2c(HCO,)+2c(H2CO)+2c(CO),①一②可得:c(HCO5)+2c(H2CO)+c(H+)=c(CI)+c(OH),溶液的pH=8.3,则c(H+)=10-83mol·L-1,c(OH-)=10-.7mol·L-1,c(Cl)=0.2mol·L-1,故c(HCO5)+2c(H2CO3)+c(H+)=c(CI-)+c(OH-)=(0.2+10-5.7)mol·L-1,D正确。15.(1)第四周期第IB族(1分)(2)1:2(1分)C(2分)(3)4.7≤pH<8.1(或4.7~8.1之间)(2分)(4)3×10-3(2分)(5)MnSO,+2NH,HCO3-MnCO3¥+(NH,)2SO,+H2O+CO2↑(2分)1.6(2分)(6)蒸发浓缩(1分)冷却结晶(1分)解析:(2)“浸取”时,有副产物MnS2O,生成,该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十2SO2一MnS2O6,该副反应过程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结合题目中所给温度对锰的浸出率、MS2O生成率的影响图,为了减少副产物的生成并降低能耗,最适宜的温度为90℃左右,C项正确。(4)“净化”后,过滤出“滤渣3”,“滤渣3”的化学成分为ZS、MgF2,所得滤液中F-的最低浓度为c(F-)=√-/9X10-mmol·L-1=3X10-3mol·L-1。【高三化学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25008C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