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进联考·江西省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10月联考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江西省上进教育高三联考
2、2023-2024江西上进教育联考

大单元学习三步一体高效训练A触新:视刺科异地合所学如识可如,黄巾起义被东汉朝是顺压店,全国又山现了多股反执势力,伙得东汉后期的局长题处于动乱状态,龄1项正确。“黄市军余部影响力巨大”是对材料信息的借误解读,非除人项材科没有沙》豪强地主对显权威的感胁导相美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军同割据激化民族矛盾,排除C项。答案:D16.东汉史学家班固认为,《史记》将汉史“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不利于宜扬“汉德”,故在书》中将高帝纪作为开篇,陈涉、项羽分别由世家、本纪降为传。该史书编撰方式的变化源于A主专制权威的加强B.秦末农民战争的冲击C封建等级制度的完善D.学者研究范围的调整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班固的做法旨在强化帝王的中心地位,并降低项羽、陈胜的历火地位,这是君主专制加强在史学领域的体现,故A项正确。秦末农民战争提升了陈涉、项羽等人的地位,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项;封建等级制度的完善”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表明班固和司马迁的研究范围是一样的,只是对刘邦、陈涉、项羽等人的评价有区别,排除D项。答案:A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3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中国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和同外界相对隔离的状况,决定了中国史前文化的土著性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国史前文化至少可以追溯到一百七八十万年以前,自此一直走着独立发展的道路。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中国史前文化大体可分为华北和华南两大谱系,而以华北地区的文化较为发达。华北地区的旧石器遗址主要分布在晋、豫、冀、鲁和辽等地,其石器打制方法原始,类型多样,均为单面加工。华南旧石器多用锤击法打制,器形多不规则。到新石器时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容远比以前复杂,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中原文化为核心,包括不同经济文化类型和不同文化传统的分层次联系的格局。新石器时代,人们以狩猎和采集为生,学会了制陶和养猪,大型磨制石器增多,技术更加成熟进步。当然,任何一个文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在与其他文化相互影响和作用下共同发展的。——摘编自严文明《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材料二殷墟出土了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乃王室卜人所存档案。卜辞中“卜黍年”“贞(卜问)我受黍年”的记录很多,可知黍为商人主要农作物,卜辞中还出现了“稷”“稻”“麦”等。他们已会通过观察天象来制定历法。殷墟铜器可注意的有盘、壶、铲、勺、战士戴的盔等。陶器包括种类繁多的饮器、食器、盛器和烹饪器,其质地有灰、红等色,其纹饰多数是刻画的。除了普通的牛车、马车、象车外,还有兵车。据卜辞记载,商人有时远行三四十日,他们普遍聚族而居,以王室及其都邑为核心。卜辞中多有商王命这个诸侯去讨伐那个诸侯的记载。诸侯领土与王畿之间,民族和文化的关系疏密不同。商王位的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原则,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摘编自张荫麟《张荫麟讲中国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史前文化的基本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殷商文化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一些能够用于研究殷商文化的史料。(8分)答案:(1)基本特点:起源较早;独立发展;分布广泛;具有不平衡性;多元一体,内涵丰富;兼收并蓄。(6分)(2)主要内容:物质方面,商人以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商人观测天象并制定历法;商代手工业技术较为发达,种类较多;商人拥有多种交通工具。政治方面,商人普遍聚族而居;商部落以王室及都邑为核心分布;推行内服外服制度,对王畿之外的地方实行间接管理;商王位的继承以兄终弟及为基本原则。(6分)史料:商代的其他遗物、遗迹;后人关于商代的相关记载。(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滥觞于三代的华夷思想,在春秋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春秋时期,华夏居于中原,有诗书法度,夷狄则居于边裔之地,披发左社。在周王实力下降之际,尽管诸侯各自为政,但在戎狄蛮夷的进攻下,诸夏互相帮助一起抵抗夷狄成为自觉性行动,华夷与尊王结合在一起。孔子修订《春秋》时,把“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作为主导思想,从地理角度严华夷之防。到了春秋晚期,随着华夷力量对比的变化,华夏占据更加主动的位置,不再将夷狄视为野兽豺狼,认为其可教化,即“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摘编自冯盛国《两周时期华夷关系研究》材料二自西周至春秋时期,一些族群以夷狄自居,并不认同华夏。血缘联系成为夷狄认同25DY·历史-R-中外历史纲要(上)-QG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