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1号4(第4套)高中2025届毕业班基础知识滚动测试(三)3语文试题

国考1号4(第4套)高中2025届毕业班基础知识滚动测试(三)3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国考1号4语文2024答案
    2、2023-2024国考1号5语文答案解析
    3、国考一号2024语文答案4
    4、国考一号4语文答案2024
    5、2023-2024国考1号语文4答案
    6、2024国考1号4语文
    7、2024国考1号4语文答案
    8、2023-2024国考1号4语文答案
    9、国考1号5语文答案2024
    10、国考1号2024语文4
王)又派遣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带领辽东兵以及骁果军等几万多人据守河东,与宋老生相互呼应。代王于是命令临汾以东的各郡,当地军队和百姓都要坚守城池,并且任凭宋老生、屈突通等人征调派遣。李渊听说后笑着说:“天下百姓人心离散,(代王)这样做又有什么用呢。宋老生乳臭未干,不懂得用兵长久而疲惫的谋略。屈突通胆小怯懦,常常没有防患于未然的考虑。况且屈突通曾经击败过杨玄感,当时的人们说他善于用兵。宋老生多次战胜众多盗贼,自认为能够抵挡我们。那些没有见识的人,于是阿谀奉承依附他们,说他们必定能够击败我军,(代王)就不派遣援兵。我如果慢慢和他们相持,他们必定认为我军胆怯。出其不意(发动攻击),不过一两个月的时间,应当都会把他们擒获。我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在这时秋雨还没有停止,道路泥泞深陷。李渊于是命令府佐沈叔安崔善为等人秘密地派遣瘦弱的士兵前往太原,再运来一个月的军粮,以等待雨过天晴。材料二:秋天七月壬子日,高祖率兵向西去谋取关中,任命李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留守。癸丑日,军队从太原出发,有兵三万。丙辰日,军队停留在灵石县,在贾胡堡建营垒。隋朝武牙郎将宋老生在霍邑屯兵以抵御义军。恰逢连续十天久雨不止,运输的粮食不能供给,高祖命令回军,太宗直言极谏(高祖)才停止回军。材料三:秋天七月,壬戌日,李渊在贾胡堡驻军,距霍邑五十多里。雨下了很长时间还不止,李渊的军队缺粮;有人传言突厥人与刘武周乘虚袭击晋阳,李渊召集将领僚佐们商议向北返回。李世民说:“我们本来是兴大义,奋不顾身地拯救百姓,应当先行进入咸阳,号令天下。现在只遇到了小敌,迅速地要班师,恐怕跟随起义的人一旦解体,返回去守卫太原一城,那样就变成了反贼,用什么保全自己呢!”李渊不听,催促军队出发。李世民再要进入李渊的营帐劝阻,恰逢天黑了,李渊已经休息;李世民不能够进入,就在帐外大声哭泣,哭声在帐中都能听见。李渊召见世民问话,世民说:“如今我们举兵是为大义,进军攻战就能取胜,后退就会溃散;(如果后退的话)部众溃散在前,敌军追击在后,我们被灭亡的日子就到了,怎么能不悲伤呢!”李渊才醒悟过来。李世民请求去追赶他们,李渊笑道:“我的成败都在于你,知道了还说什么呢,随你去做吧。”15.D(“词的氛围至此由热闹转为寒凉”错。词作的氛围在上片最后两句“零落碧云空,叹转眼、岁华如许”时已经由回忆往昔的热闹转为直视现实的寒凉。)16.①上片写昔日与友人欢聚,与下片只有鸥鸟陪伴形成对比;上片写昔日醉墨题香,闲弄箫管之乐,与下片独自凝伫形成对比;上片往昔的快乐时光与下片当下的愁苦困境形成鲜明的对比。②突出了词人内心的悲痛和当下的孤寂、凄楚,强化了人事盛衰之感、时光飞逝之叹。(每点3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17.(1)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2)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3)第一空:(示例一)岂日无衣(《诗经·秦风·无衣》)(示例二)采采芣营(《诗经·周南·芣营》)(示例三)窈窕淑女(《诗经·周南·关雎》第二空:(示例一)静女其娈(《诗经·邶风·静女》)(示例二)桑之落矣(《诗经·卫风·氓》)(示例三)蒹葭萋萋(《诗经·秦风·蒹葭》)(每空1分,错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18.A莫名其妙(或不可思议、匪夷所思、不近人情)B无可厚非(每处1分,符合语境的成语皆可)19.(甲)“反问”是指无疑而问(乙)理解为对自身的攻击(每处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20.(1)语句①修改为:一个人童年时期经历的创伤会储存在大脑中。(2)语句④修改为:同时(或并且)。(语句①,句式杂糅导致陈述对象不明,故在“经历”后添加“的”,明确主语为“创伤”。语句④,关联词误用,下文内容是对上文的补充,二者共同构成了最后的结果“语言惯会有一定的迁移性”,故将“不过”改成“同时”或者“并且”。每指出并修改正确一处给2分,意对即可,其他改法酌情给分)21.(示例)比如你花费了大量精力去准备考试,可成绩不理想,感觉自己下的功夫都白费了,就问:“努力有用吗?”(具体情境1分,准确表现“觉得自己怎么做都不对”1分,准确对应情境的反问句1分,语意完整1分,语言流畅1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22.(示例一)有必要。理由:引号在一定程度上提醒读者关注“反问”在文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人际关系、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影响,强化了“反问”这种语言现象在文章所讨论主题中的关键地位,使读者的注意力更集中在对“反问”的分析和理解上。(观点不给分,提及引号的强调作用1分,具体阐释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示例二)过于累赘。理由:“反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对于大多数有一定语文知识基础的读者来说,即使不加引号,也能够根据上下文理解其含义;且过多的引号可能会增加文本的视觉“负担”,在没有歧义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符号可以使文章更加简洁明了。(观点不给分,提及文中的“反问”并无特殊含义1分,具体阐释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23.【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本题背景材料虽然“就地取材”,来自试卷语言文字运用模块,但考生的思考不能限于原材料中的拒绝“惯性反问”这一种方法。本题意在引导青少年形成健康正向的人际交往理念,关键句“‘好好说话’也是一门必修课”直接指明中心论点,即强调“好好说话”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不仅是个人素养的体现,更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关键。【参考立意】①好好说话是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能减少误解与冲突,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②好好说话是情感的润滑剂,用恰当的语言表达爱、关心与尊重,能让情感更加深厚稳固。③好好说话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文明的语言能够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等等。【高三10月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