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正文化]2025届名校名师测评卷(二)2历史试题
[耀正文化]2025届名校名师测评卷(二)2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届炎德英才大联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2023-2024学年名校名师高考模拟
2、2024名校
3、名师名校2024
4、2023-2024名校名师试卷答案
5、名校考题答案2024历史
6、2023-2024名校真题精选卷(二)
7、2023-2024全国高考名校名师预测卷二
8、2023-2024名校之约中考导向模拟样卷二轮历史(二)
9、名校名师大考卷2024
10、2024名校名师模拟卷答案高三
C.反映了国人对时局的忧患意识D.受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直接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在不同程度上关注了西北的边防和疆域”可知,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鸦片战争,列强侵华,关于西北边疆的研究体现了士人对边疆地区的关注,也有防范于未然的想法,体现了国人对时局的忧患意识,C项正确;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列强的侵略尚未渗透到内陆地区,排除A项;材料强调士人对边疆地区的关注,未说明史地学的近代化,排除B项;左宗棠收复新疆在光绪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1.1863年,曾国藩从安庆沿江东下到南京,沿途做了一番考察,在其《沿途察看军情贼势片》中记载道:“今则民闻贼至,痛憾椎心,男妇逃避,烟火断绝,···贼居不耕之乡,犹鸟居无木之山,实处必穷之道,岂有能久之理。”这从侧面反映出()A.清军劫掠致使民众困顿B.太天国面临经济困局C.江南经济重心地位动摇D.民众迁徙影响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3年(中国)。据材料“男妇逃避,烟火断绝,.···贼居不耕之乡,犹鸟居无木之山,实处必穷之道,岂有能久之理”和所学可知,江浙一带杀百姓逃亡或者遭到掳掠杀,经济破坏严重,1863年太天国即将失败,侧面反映出其面临比较严重的经济困局,B项正确;据材料不可知是湘军还是太天国军队在劫掠,排除A项;材料没有不同地区间经济实力的对比,未涉及中国的经济重心问题,排除C项;民众迁徒或者被杀戮影响经济发展是直接可以反映出的,排除D项。故选B项。12.1904年,梁启超撰写的《新大陆游记》充斥着对中国固有传统的批判精神,渴望“向西方求真理”,1920年,战后梁启超撰写的《欧游心影录》则是在对西方现代文明的端有所洞察后,发现中国智慧具有治疗现代病的启示价值。梁启超的这种思想变化缘于()A.民族意识的开始觉醒B.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需要C.维新思想发生巨大变化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警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在一战前对西方推崇,但在一战后表现了对西方端的反思,第6页/共13页
本文标签:
